
德文翻譯的實例
德文翻譯不容易,尤其口譯。因為德文句中,使用子句多,而子句的動詞都出現在句尾!在動詞未出現前,很難知道說話者的意圖。有時就算適用簡單句,特別是南德人,愛用過去完成式,動詞分詞也是出現在句尾,就慢慢聽!
而最近訪問馬先生的『南德日報」(Süddeutsche Zeitung)在他的報導就使用標題"Wir brauchen mehr gegenseitiges Verständnis",這是簡單句,漢譯就是『我們需要更多相互的理解』。當中的「我們」wir是指誰啊?當然不是指訪問者與受訪者吧!
標題後有句引言
Präsident Ma Ying-jeou bringt Taiwan nach acht Jahren der Konfrontation wieder auf Annäherungskurs zu China.
也是簡單句,是「S主詞+V動詞+O受詞」的基本句型。
其中主詞S=Präsident Ma Ying-jeou=總統馬英九,這不會有問題。
動詞V=bringt=帶領,這是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。
而受詞中nach acht Jahren der Konfrontation =在八年的對峙之後,
wieder=再次,
auf Annäherungskurs zu China=親中國的路線,筆者這樣翻的緣故,Annäherungskurs為Annäherung「接近、親近」與Kurs「路線, road」的複合字,這樣翻應該不失原意。
所以整句話以較為精準地翻成:
『「我們需要更多相互的理解」在八年的對峙之後,總統馬英九正將台灣再次帶向親中國的路線。』
筆者不知這段話,有無出現在政府的任何文書中?原來南德日報是這樣解讀馬先生的政策?
延伸閱讀
『稱讚』馬的『南德日報』是怎樣解讀台灣的?
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
德文翻譯的實例auf Deutsch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Spieler搜尋
熱門文章
-
[首先感謝 Skylight 等多位網友轉告。這是紐約時報Sam Borden與Keith Bradsher針對林書豪的" Tight-Knit Family Shares Lin’s Achievement "的報導文字擷圖,整篇文很長,當中有一段提到林書...
-
[話說頭帶普魯士頭盔Pikelhaube的德皇威廉二世,在1900年「德意志東亞遠征軍」於不來梅港Bremerhaven出發前,曾經發表著名的「匈奴演講」Hunnenrede,新媒抗網友 winstonwu 將 筆者的漢譯文 再翻成文言文,用字典雅,令人 拍案叫絕 。]
-
[沒帳號也可匿名推] 朱雲來訪台,想到其父朱鎔基的嘴臉! 這幾天前匪酋朱鎔基的大兒子朱雲來來到台灣,雖然新聞不大,卻是勾起筆者的回憶。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,這朱姓匪酋可是對台灣口出威脅,說什麼搞台獨沒有好下場,要在一國兩制下「和平統一」。這樣的文攻武嚇,筆者跟許多台灣人一樣,沒...
-
十年前,就說台灣人好騙難教 http://drspieler.blogspot.com/2008/08/blog-post_25.html 2008、2012的大選,證明了相當的比例確實是好騙難教。 否則馬怎麼會連續當選? 那時青年人還是兒童。後來發生了大腸...
-
[兩個50元硬幣,一真一偽,你會分辨嗎?圖取自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9/new/oct/19/today-center2.htm] > [沒帳號也可匿名推] 分享 12枚金幣有一不知或輕或重偽幣之解 部落格上政論文寫多了,除了政...
-
[這是網頁http://www.triggertek.com/r/unicode/3400-4DBF 漢字CJK與utf8的對應表,有些罕見字,不會打,就用貼的!] [沒帳號也可匿名推] 「馬牛」=「䭽」,「馬鹿」=「騼」,你會唸?會打字? 這幾天美國牛肉的事,筆者找到兩個馬邊旁...
-
国性爺合戦(The Battle of Coxinga) 稍微讀過台灣史的人都知道,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,出生於日本九州,鄭成功在日本的評價很高的。其實最早的「國姓爺」熱是起於鄭去世之後,特別是在1715年的戲劇"國性爺合戰"上演開始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