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合一KMT敗選,馬騜ECFA依然硬幹! 在選前,筆者曾PO文『投張票抵制中國黨,有比革命難嗎?』指出,如果選舉中國黨沒輸,就算是打成平盤,ECFA會簽,果然選後馬騜出口閉口「大環境」就是不願承認敗選,為什麼不願承認失敗?承認失敗,無異於要調整政策,所以不出意料之外,在選後的KMT檢討會也是定調為「平盤」,所以ECFA會簽,馬的傾中政策也絲毫不為選舉結果所撼動。 其實在1205開票夜當時,馬騜就說『把握當前經濟復甦的契機』,筆者就斷言,馬騜不會調整傾中政策,而ECFA也一定會簽,這點確實跟國際媒體的解讀是大不同的。 國際媒體的解讀,純然是從理性出發,一個由民主制度選出的政治人物,權力基礎是來自於人民的支持,應該是要遵從民意,特別是在選舉失利、或出現警訊時,就應該會調整政策,以符合民意。所以他們推測,馬騜會調整傾中政策,向日益憤怒的台灣民意妥協。 但是對於一個「有歷史使命感」的中國人,所謂理性思維,不過是個遂行使命工具,根據「有使命感」中國人的理性思維,有可能換個包裝、或是改個方式,或是使用騙術詐術一路騙,至於使命本身,像是「化獨漸統」就如同神諭般,具有類似宗教的神聖性,是絲毫不可妥協的。馬騜從小「九思九如」,就是被教育成「有歷史使命感」的中國人,雖然這個有使命感的中國人,也是王作老口中的小霸王,想想一個有使命感的小霸王,怎能以理性來揣度之? 果不其然,1207馬騜在日本媒體的採訪下,據自由時報報載,就『表明推動兩岸簽訂ECFA企圖心,並反駁外界對台灣本次選舉結果是「馬政府對中融合政策的批判」』,日本媒體而特別指出『馬表現出堅持親中路線的態度 』! 到2012總統大選前,還有起碼七席的立委補選,五都直轄市市長的選舉,這都是在陳雲林來台之後,筆者不敢保證2012會不會有選舉,但是台灣民眾還是有最後的機會,可以用選票教訓馬騜的!
[日本媒體對馬騜的採訪,圖擷取於http://sankei.jp.msn.com/world/china/091207/chn0912071731003-n2.htm ]
[沒帳號也可匿名推]
分享
問題是,台灣人的意志會比馬騜還薄弱嗎?
延展閱讀 嘿 看到好人
個 點這看足跡找同好 歡迎來聊天
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
三合一KMT敗選,馬騜ECFA依然硬幹!
請複製上方的貼紙語法,貼到您的部落格來串連『我要看電影"Formosa Betrayed"』個活動!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Spieler搜尋
熱門文章
-
[數字週刊「密會地下賭盤大亨,踩黑金地雷」一文指出,馬騜在嘉義市長黃敏惠安排下,與選舉賭盤總賭頭陳盈助見面。在1116當日,府方也證實了「馬騜與賭頭陳盈助見面2次」!據報導,陳組頭是中南部選舉賭盤的幕後總操盤手,負責上百億元的賭盤資金調度!而陳盈助可是前科累累,套據驐的話,是「更...
-
[這是網頁http://www.triggertek.com/r/unicode/3400-4DBF 漢字CJK與utf8的對應表,有些罕見字,不會打,就用貼的!] [沒帳號也可匿名推] 「馬牛」=「䭽」,「馬鹿」=「騼」,你會唸?會打字? 這幾天美國牛肉的事,筆者找到兩個馬邊旁...
-
[馬先生賀卡上的台灣地圖是取於「 各省沿海口隘全圖 」,為清國人所繪,比起幾十年前荷蘭人畫的,就差多了!] 橫躺的台灣古地圖與馬的 250 馬先生在久久不談台灣之際,突然 製發「新年賀卡」,內頁 有南北向為橫軸的 台灣古地圖 ,引起 KMT 黨內深藍人...
-
[這是頭帶普魯士頭盔Pikelhaube的德皇威廉二世,在1900年「德意志東亞遠征軍」於不來梅港Bremerhaven出發前,曾經發表著名的「匈奴演講」Hunnenrede。最著名的就是"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! Gefangene we...
-
[圖取自德文版wiki。這個版畫像的人物,正是來自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科隆出生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。這個科隆城Köln筆者曾去過,有個天主教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,值得一逛。湯若望在明帝國崇禎年間時,來到中國,後來在愛新...
-
打從連爺爺進出中國後,老K啟動傾中模式後, 看來好像是一笑愍恩仇了,成了共產黨的尾巴了? 然而老K過去在中國的種種行徑,像是412清黨,多次勦殺共軍的圍剿, 就算是老K的第二代、第三代,完全不知, 共產黨會忘記嗎? 果不然,以前打仗落敗落跑,拜老鴇為...
-
[兩個50元硬幣,一真一偽,你會分辨嗎?圖取自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9/new/oct/19/today-center2.htm] > [沒帳號也可匿名推] 分享 12枚金幣有一不知或輕或重偽幣之解 部落格上政論文寫多了,除了政...
-
台灣也曾叫過台灣民主國,那種以「永清」為年號的,又有什麼用? 當初在修選罷、公投法時,時力的黃老師是主張只要相對多數即可,柯總召不同意,還繼續543。 後來弄出這種25%的門檻。而宋楚魚主張1/3,這個數字經過幾次罷免、公投的實務驗證,應該是合理的。不會讓大選相對少數的有機會惡搞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