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北府兵的頭頭劉裕,後來篡晉,建立南朝王國『宋』]
在筆者的 『 溫情的台灣?現實的世界!』文中,在留言版談到中國古代的『流亡政權』。
海兒大大留言指出『 中國大概在晉皇室東遷後就出現了如今天一般的「省籍情結」問題,來自北方的中原難民戶籍被編入「白籍」,江南當地土著被編入「黃籍」,設置「僑州郡縣」來加以安置,稱「僑人」,享有免徵調的優待。』
海兒大大留言指出『 中國大概在晉皇室東遷後就出現了如今天一般的「省籍情結」問題,來自北方的中原難民戶籍被編入「白籍」,江南當地土著被編入「黃籍」,設置「僑州郡縣」來加以安置,稱「僑人」,享有免徵調的優待。』
其實當時晉的問題,就是司馬家太過無能。雖然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取得政權,然而賈后無道、八王之亂,早已無可用之兵。政策上又大量移入游牧民族入領土內,會 沒種族衝突嗎?我們無法得知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歧視對待其他族裔的移民,除了在文字上加上『虫』、『犬』偏旁外,也許可從今日中國人的言行,略知一二。後來 所謂『五胡亂華』,當時洛陽、長安一地,所謂十室九空,赤地千里,以這種標準而言,中國的古文明,算是結束,中國算是亡國了,以前孫文數中國亡國兩次,沒 數這次!
而當時的江南,算是吳越舊地,種族上與中原是不同的,當年司馬家族把東吳收入版圖,算是給後代子孫留下救命之地。所謂的「白籍」、「黃籍」不過是種過客殖民政策,用以鞏固晉流亡政權的統治地位,強化『光復失土』的神話。後來『土斷』(即命令僑人在其定居之處編入正式戶籍,取消其免調役的優待,白籍戶便成為黃籍戶。時稱「土斷白籍」或「土斷僑流郡縣」。) ,不過是這不合人性的殖民統治政策的實質揚棄。 值得注意的,東晉的種種,在今日的台灣,反而找到了新的對應。
而所謂的『北府兵』就是東晉謝玄把北方流民、以及原駐軍的精銳整合,組建了一支衛戍京師、足以抗衡北方騎兵、一個軍閥化的軍隊。這跟早期台灣軍隊,就是 KMT黨軍、蔣軍,後來又出個「常年的總長」,實在會令人有太多的聯想。不過聽說國軍已經國家化,而『槍桿子出政權』的時代是被『黨產出政權』取代了!這 裡的對應,似乎也應有新的詮釋。
當年的「白籍」戶佔有東晉全國戶數的1/6左右,這個比例就像是當年KMT從中國帶來的百萬軍民一樣,而當時原本的台灣人口總數也不到六百萬。由於KMT 政權早年對取得公務員的任用採『中華民國35行省』的省籍比例,這也無怪乎,在不用繳稅的『軍公教18%族群』,『外省人』的比例是不成比例的高!什麼時 候台灣全體國民公平繳稅,什麼時候台灣才能『土斷』!